[教程]关于混音的监听环境和工具的选择 ——我学习混音的心得体会(一)

2025-06-12 02:27:43

[教程]

关于混音的监听环境和工具的选择 ——我学习混音的心得体会(一)

( 139 )

123456... 10

[收藏]

- 第 1 页 -

#1

13-5-6 22:39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关于混音的监听环境和工具的选择 ——我学习混音的心得体会(一)

慕容雨轩

311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311

加为好友

某日,QQ群里的网友发了个某效果器的视频教程的链接给我,说是非常不错的一个关于混音方面的教程,对他混音的启发非常大。偶兴冲冲的跑过去挑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几个来看一下,谁知道制作此视频教程的某大师在用均衡效果器处理人声时,首先要做低切和高切的工作,而高切的频率居然是8K—10KHz,顿时让我进入半石化状态…… 过一天,某好友推荐我听一首他认为非常好听,而且是缩混的非常不错的歌曲,据说是某某大师缩混的,结果一听,低频、高频、中高频太多而中频和超高频有部分缺失,同时伴有几处声场的相位干扰,整体声场是偏的,同时齿音像电钻般刺耳而且吸气声几乎和歌声一样响,而人声居然是被压扁的,天呀,这是哪位大神混的东西呀,我要崩溃了。嗯,我看着一脸陶醉听得似乎非常用心的某人,忍不住问他,这歌真的有这么好听嘛?他点头点得如小鸡啄米般,当然啦,这是某某人混的呀……顿时让我眼前一黑,心想你的耳朵应该是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吧…… 类似这种不是笑话的笑话却在我身边经常发生着,我想也一样在很多朋友身边发生。在很多朋友眼中看来,录音和混音是非常神秘的一个行业,随着网络K歌热潮的风起,让很多人特别是热衷于网络K歌的年轻朋友们对混音和录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网络购物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人在网上使用专业的音频设备及话筒来进行K歌或是翻唱,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 但似乎普及的只是设备而已,很多人为了追求高品质的录音翻唱效果,花费若干积蓄买了顶级的话筒和话放回来,却悲剧的发现,不会连接这些专业设备,好不容易上网问朋友找供货商问明白了怎么连接这些设备之后,却又悲剧的发现,自己似乎还不会使用DAW软件来录音呢……等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用这些顶级神器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一听,更悲剧的是发现,自己的声音怎么这么难听啊!!!想让自己的声音变的美妙起来,于是知道了有混音和缩混这种后期的东东,可以让我们的声音变得和某知名歌手专辑里的一样,于是又很兴奋的去研究混音,等真正弄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声音缩混完了以后,居然比原来更难听了,真是气死我了!!!!!于是有耐心的童鞋到处向别人打听什么混音秘技,混音参数,打算继续研究下去;而没耐心的干脆把设备卖了二手,心想反正都这么悲剧了,我也不想再悲剧下去了,干脆把设备都处理了,反正眼不看,心不烦……但难保哪天自己又心血来潮去买了某某设备,继续进入上述的悲剧循环中……

我想,有蛮多朋友是在这种悲剧循环里认识录音和缩混的,并且难以自拔的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又在快乐中不断品尝痛苦……其实,混音和录音也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神秘,更没有那么难以上手,但是苦于很多人身边没有真正懂行的录音师来指导自己如何上手。因为在国内就连很多录音师都是边做边琢磨的,属于自学成才型的很多,很少有系统掌握录音和混音理论和技术的。这个是中国这个行业的现状,也是中国特色之一。

我自己从接触录音到缩混的学习,时间也算花了很久,有蛮多年的时间,也接触了许多业内人士,花了很多金钱,向不少大师去取过经,但是也和很多童鞋一样,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太大的收获,走了太多的弯路。所幸的是,总算对录音和缩混的原理有所了解,如何进行基本练习有了个明确的方向和计划,而且在稳步的提高过程中。所以呢,我自己并不是什么大师,也谈不上有多资深,自己写这些文字并不想教导大家什么,只是把自己这些年的学习的心得体会,整理出来一些,如实的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正在探索中的你,有一点微薄的帮助。

有很多初学混音的童鞋来问我,我学习混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我的回答非常直接,要有足够的钱和时间。因为学习混音和录音与我们学习别的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它非常依赖专业的音频设备和工具,而我们自己购买这些设备是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的。因为我们对设备本身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不能达到最低的要求,那么就如同去做无米之炊,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有童鞋希望不用花什么钱或者是花很少的钱就能学好混音,那个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耳音的训练、艺术审美观的培养、一些与音频和音乐相关的知识的学习都是要花大量时间的,如果你不愿意花三年以上乃至更长时间去学习这些相关知识的话,那么我建议你不要去学习混音和录音,因为同样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如果今天你没有足够的钱和时间,没关系,但是不用浪费时间去做不可能的事情,等你什么时候有条件具备可以学习的条件,再考虑去学好了。否则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又不会有任何的收获。

那么我们学习混音需要具备哪些必须的工具呢?我们需要一台性能还过得去的电脑、一块具有优秀的声像解析能力而且具有不错性能ADDA接口的专业音频声卡,一对专业监听音箱。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再买多一对到两对不同规格的监听音箱和三只以上的监听耳机,来做对比监听使用。如果需要录音的话,则还需要增加一只全封闭式监听耳机,一只频响曲线尽可能平直而且光滑的话筒。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各类话筒多多收集,这个绝对是多多益善的。软件方面,我们只要有一套适合你自己的DAW软件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慕容雨轩 于 13-5-6 23:34 编辑 ]

监听音箱, 效果器

观众反应

发棚梦

shengdong

闲来怀水

hell007scream

今年夏天

jiangnanyu

aimi

一画开天

呜呜绝唱

乐灵童

dason

xiaoqun

极了

xiaoan123

海洋饼干

Salinx

:继续努力,加油

Ruifeng

三炮台

carr

不同反响

red73

wewdad

回复此帖

报告

慕容雨轩

311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311

加为好友

#2

13-5-6 22:48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挑选、购买这些设备时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首先是电脑,这个和我们挑选一般家用PC的标准是不同的,一般我们买电脑会在意它的CPU主频是多少,硬盘有多卡,显卡显存有多大,因为考虑的更多的是它的娱乐的性能。但是我们做混音时,要对大量音频文件进行处理时,在电脑的购买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稳定性,否则当你在兴致勃勃进行缩混的时候,忽然电脑死机了,什么都要重新开始的时候,你真的会有种抓狂的感觉。

这里指的稳定性,主要指以下三点:第一,计算机本身的运算能力是否能够达到使用需求,这个主要是指CPU的浮点运算能力,毕竟我们处理的音频文件,很多DAW软件内部的运算都是以32位浮点的形式来进行的。这个只要你的CPU在当下主流配置内,应该都是可以够用的。如果要选购二手电脑的话,要特别注意一下这个问题。

第二,是不是要使用火线音频接口的问题。这个也是接触了混音和录音以后,才会纠结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火线的平均传输速度会比USB接口的传输速度要快,但是它和主流的PC机都不兼容,除了苹果公司的计算机外(到底火线是他家制定的传输协议标准),绝大多数家用PC的主板设计是不考虑火线传输接口的问题,而使用外接的PCI接口的火线卡在PC上运行经常又不是很稳定。其实,根据我自己和朋友的使用经验,USB接口的音频接口的兼容性更好,而且在数据传输方面丝毫不比火线慢在哪里,而且稳定性更高。但问题是高端的音频接口里,几乎没有USB接口的。所以就特别纠结,要用火线接口的音频卡,就要去买苹果电脑,否则就要牺牲音质。这个对于购买力非常有限的中国消费者来说,确实是很纠结的事情。

第三,电脑操作系统的问题。家用PC最常见的问题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不稳定性,而且会产生出大量的硬盘垃圾也极容易遭受病毒的攻击。就算是有着再好使用和维护习惯的专业用户,差不多两年之内,都得重装操作系统的。而苹果电脑里的OSX系统相对来说,就好很多,起码不会有Windows那么麻烦,最重要的是它非常稳定。

所以,对于经济能力允许的童鞋,我个人还是建议你购买苹果电脑,台式机或者是笔记本都好。毕竟他家的电脑在设计时是把硬件系统性能和软件功能综合考虑到的,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没有任何硬件性能上的瓶颈和浪费。家用PC虽然便宜些,但是机器的整体性能的利用率远远不如MAC的,也就是说我买了一万元配置的电脑,但是它的整体效能是永远达不到价值一万元的功能的,如果配置不合理有明显系统瓶颈的话,只发挥出30%的性能,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其实是花了一万元却买了台只有三千元使用价值的电脑,这个是极其不划算的。

而且,MAC的使用的人性化程度和售后都是非常棒的,体验过的朋友都会有非常深刻的体会。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对于OSX系统的软件开发的日益完善,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群喜欢上了MAC。

对于有些用户所谓的用PC装OSX操作系统而衍生出的黑苹果机器,我不想做太多评价。但是,我需要提醒的是,OSX系统在写内核程序的时候,就把对硬件接口的支持作为主体构架之一了,特别是主板芯片的设计,普通PC就算装了OSX系统,但你用的硬件不是MAC设定的硬件,同样也发挥不出OSX系统的软件优势,因为它是度身定制的,对MAC的系列硬件才有优化的功能和杰出的表现。而普通PC装OSX系统除了增加电脑系统的不稳定性以及拉低硬件效能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获。

所以,想省点钱的童鞋我们就安安心心的用好PC也就可以了,只是选择声卡的时候,最好就不要考虑火线接口的声卡了。毕竟电脑只是决定我们的工作效率,而对声音本身,没太大影响的。预算有限的童鞋可以在这方面节约一点,把钱省下来买更需要的设备。但最后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不管你买什么样的电脑,内存尽可能要大一些(一般4G以上),而硬盘转速也要尽可能快一点的(7200转/分或固态硬盘),这个会影响到整机性能的,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的。

[ 本帖最后由 慕容雨轩 于 13-5-8 00:14 编辑 ]

观众反应

乐灵童

red73

wewdad

回复此帖

报告

慕容雨轩

311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311

加为好友

#3

13-5-6 22:50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说完电脑,我们来说下音频接口的挑选的问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很多童鞋在买设备时最头疼的,因为不知道如何挑选,也不明白很多参数到底代表和意味着什么。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

第一,关于采样精度和比特率的问题。采样率决定了声音的精度,决定了声音的保真程度,采样率越高,则被准确记录和还原声音的细节就越丰富,当然就越真实。比特率决定了数字音频里可被记录和还原的声音的动态范围,比特率越高,声音的可被记录的动态就越大。像16比特的动态范围是97.8dB,而24比特的动态范围是145.8dB,当然这是理论值。一般我们购买音频接口,最高采样精度能达到24比特/96KHz就足够用了。但注意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不是所有厂商的技术标准都是可以达到理论标称的数值的,和内部的电路设计,电子元件和板材用料都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厂牌的同性能的音频接口的价格差别还是蛮大的,因为所能达到的实际的性能和理论标称值还是蛮大的。所以建议尽可能选大牌厂商的会比较有保障。

第二,关于A/D和D/A转换接口的问题。很多童鞋特别是初学者认为这个无关重要,其实这个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最终我们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音质。因为不同格式音频的采样率和比特率是不同的,而在音频制作和混音、录音的过程中,这些文件的格式经常要转换的。就像不同国家的人语言不同,交流是需要通过翻译来翻译的,如果翻译的不准确,那么就会产生较大的意思的偏离。数字音频的转换也是如此。

很多童鞋会觉得很奇怪,这个格式的转换不是在电脑的DAW软件里转换的嘛,和A/D或者D/A转换器有什么关系呢?数字音频的记录也好,模拟音频的记录也好,都是要通过电信号来传递的,电子振荡产生特定的频率,不同的频率可以记录不同频段的声音的细节。就像我们用话筒录音,是把声波的振动频率变成电子的振荡频率,再通过电路把这种电子振荡频率传递出去,通过特定的设备把这种特定的电子振荡频率记录成特定的编码,以达到记录的目的。而回放则是这个流程链的反向传递,把编码还原成特定的电子振荡频率通过特定的电路和设备,还原成声波的振荡频率。而模拟设备和数字设备最大的区别在于,模拟设备里是直接通过电路来传递电信号,电路本身充当这种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而数字设备是把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代码的特定编码而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字代码的编码的计算管理来还原电信号的,所以数字设备里数字代码就是这种信息传递员。

所以,不管是数字设备还是模拟设备的最终都要通过在电路里的电信号来还原这种特定的电子振荡频率,把它变成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但是不同的电路,它对这种电子振荡频率的在传递过程中的保真程度是不同的。有A/D和D/A转换器的前级电路和后级电路的设计、所用的元件和没有的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高质量的A/D和D/A转换电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原始电子振荡的频率在电路传递中不失真。

光是靠DAW软件在数字代码上的换算虽然出错的几率极其微小(除非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远远不能达到所要的运算量),但是声音最终是要在电路信号里才能变成我们能听到的声音的,如果电路信号传递出了问题,数字代码再准确也是没用的。就像声音通过音频接口连接到监听音箱,这个就是一个标准的D/A的信号传递链,有两级电路决定最终声音的准确程度,第一级电路就是音频接口内部连接音箱的输出电路,第二级电路就是音箱内部的放大电路(指内置功放的监听音箱),任何一级的电路出现失真,最终的声音一定会失真的。如果两级都有问题,那么失真就会更大,而且第一级电路出现失真的话,对声音的影响比第二级更大,因为第二级放大是会放大第一级的失真程度的。

所以,有些音频接口的声像解析能力有问题或者是频率响应有少许失真,都是其内部的电路设计的问题。但是越优质A/D或D/A电路,其造价就越贵,这也就是高端音频接口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的关键,既有技术成本,也有造价成本的关系(当然还包括驱动软件的开发成本)。

音频接口是最重要的工具,不管是对录音还是混音或是音频回放来讲,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经济能力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买具有优质A/D与D/A的音频接口。因为它决定了我们最终能得到的声音的品质。当然,如果只是混音的话,也可以单独购买独立的D/A转换接口和自己的音频接口连接使用。

第三,电路设计导致的音染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多童鞋不是很重视,但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电子振荡频率,进而会产生一些二次或者是多次谐波,特别是在模拟设备里,会产生由于这些谐波所造成的某些声波频段上的音染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很客观的来看,如果对于没有A/D或D/A的数字音频设备来说,产生较大音染肯定是内部电路设计的缺陷。但是也有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这种带有一些音染的音频接口,这样可以让有些声音听起来更动听。但是,就音频接口的功能来说,我觉得越纯净的声音就越真实,而且会有利于声音的记录和回放。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只要音染不是特别大,没大到明显失真的地步,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大家可以找最符合自己听觉习惯的音频接口的声音,这样你用这样的音频接口来混音会节约蛮多耳音训练的时间的。

第四,输入输出接口的问题。这个吗,我的回答很简单,够用就好了啦,对于一般不接模拟设备而且只用它来混音偶尔也许会录点东西的童鞋来说,有两个模拟输入口(至少有一个带话放),两到四个模拟输出口就够用了啦。

[ 本帖最后由 慕容雨轩 于 13-5-6 23:01 编辑 ]

观众反应

kwill

乐灵童

wewdad

回复此帖

报告

慕容雨轩

311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311

加为好友

#4

13-5-6 23:03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接下来我们说下监听音箱的问题。因为监听音箱的规格和厂商也很多,而且回放的声音风格各异,到底我们选择那一款监听音箱才适合自己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来众说纷纭,我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第一,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监听环境和监听音箱间的关系。任何有经验的混音师都知道,缩混必须在有相对客观的监听环境里进行。什么是相对客观的监听环境?就是各种频率相应基本平衡的环境,所以并不是说只有在录音棚里才是具备相对客观的监听环境。很多声学设计不过关的录音棚,为了避免噪音,追求声音的绝对干净,低频会吸得特别多,所以如果在这种低频缺失的环境里混出来的东西,低频一定会偏多的。

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本身就是空气中的微粒在不同的频率下做不同的振动所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先理解声波本身及其在传播中所具备的一些特性,我们才能理解什么是相对平衡的监听环境。声波本身的振动频率、周期、传播速度是固定的(当然是在同一种介质里),其传播距离是由振源本身所能提供的能量大小来决定的,因为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会逐渐损失,所以振源本身提供的能量越大,声波传播的有效距离就越远。一般我们在听觉里,高频信号受传播距离的影响是最大的,感觉距离越远,高频损失越多。这是因为高频部分的粒子振动频率快,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多。所以,到底我们选择多大的监听音箱,以及我们在监听中常用的监听音量推多大,这是由我们监听环境的空间来决定的。

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其无法逾越的阻碍物时,会改变方向,按新的方向继续传播,这个就是声波的反射现象。这个和我们的空间大小、振源提供的能量大小、以及空间阻碍物的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振源能量大小不变的前提下,空间越小,反射面越光滑,声波的反射次数就越多,能量衰减速度较慢;而空间越大,反射面越粗糙,声波的反射次数就越少,其能量衰减速度就越慢。因为我们混音肯定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所以要考虑到这个空间中反射声里的频率叠加而对我们的听觉产生的影响。而做声学装修的目的是为了将这种反射声对频率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让听音环境内的各种频率相对均衡。

根据Fletcher-Munson等响曲线的显示,在70dB-90dB声压级下,人耳对各类频率的感应相对完整,没有太大频率损失。所以,大多数录音棚的缩混间的声学装修环境是基于这个声压级范围内。也就是说,即便是在专业的缩混间里,如果音量的声压级超过这个范围,也是会出现频率分布不均衡的情况的。所以,任何监听环境所谓的客观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听觉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东西。

所以专业的声学装修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东西,因为我们在做监听是,音量本身动态变化的,而且录音间,监听室,缩混室,母带监听室每个房间的对频率和反射声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当然声压级变化范围越宽,其频率分布越均衡,则意味着我们的装修成本就越高。如果要做声学装修,就一定要请顶级的声学设计师、专业的声学装修施工队、权威声学测试机构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我们自己弄是很难达标的。有的时候,弄不好,反而会更麻烦。

但是对于我们不想投入几十万甚至更多的资金来用于监听环境的声学装修(事实上我们很多人是根本就没那么多钱),又渴望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监听环境的童鞋来说,学一点声学知识,按照声音的特性来做一些相应的改善,是有帮助的。

下面,我个人给你们一些我自己的经验,希望对改善大家的听音环境有帮助。

A.先测量一下自己的房间面积并且看一下自己的装修材料,如果我们的房间面积较大,在25平方米以上,那么对于墙面的粗糙程度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的涂料(只要看上去不是非常光滑的)基本上都是OK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房间很小,那么我建议你最好能够选择那种有明显颗粒感的涂料或者是表面比较粗糙的墙纸来做一下墙面的装修工作。

B.地板的表面一定要比墙面更加粗糙,对于小面积的房间来讲,一定要铺吸音效果较好的地毯。

C.用于听音的房间里,家具要尽可能的少,而且体积要尽可能小一点,表面不要太光滑,而且像衣橱这种大面积有光滑反射面的家具一定不要放在我们的监听室内。

D.最好能买一个带有频率测试和修正功能的监听控制器,这个是最理想的,特别是那些在房间的装修问题上受到很大限制的童鞋。

第二,我想谈谈监听音箱尺寸大小的问题。其实这个是由我们的房间大小来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房间大小在20平方米以上,我们可以选择6寸的监听音箱做我们的近场监听音箱;20平方米以下,就只能选择5寸的箱子了;如果你要选择8寸的音箱做你的近场监听,没问题,你必须要有40平方米左右的听音空间,否则根本没必要考虑的。

有童鞋会说,越大的箱子对低频的还原度越高,嗯,这个观念我不否认,但不是喇叭大就是低频还原度高。要是要在一定的声压级下才能显示出来的。如果在很小的空间里,我们把8寸的箱子推到80dB的声压级,那么低频的反射声就会太多了,因为有反射声的叠加。如果,我们把8寸的音量推很低,那么高频和中低频又会出现缺失,这个也不平衡,也发挥不出8寸监听音箱的性能。在金钱上也是浪费,毕竟8寸的监听音箱会比5寸的监听音箱贵蛮多的。

更何况人的听觉也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灵敏,35Hz以下的低频我们基本上是听不出来的,只是能感觉得到,比如说通过地板的振动。如果,我们不是重金属摇滚和某些重口味的电子舞曲的狂热粉丝,是没什么影响的。如果有需要的话,最多再配一个超重低音的音箱,来让你更真实的感受这些超低频的频率。

记住,房间大小决定监听音箱的尺寸。

第三,关于监听音箱厂牌和系列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我们不需要在众多的参数上进行选择比较,只要是二十年以上的监听音箱的品牌,其品质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否则早就退出历史的舞台了。但是其风格和声音特色的不同,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听音习惯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监听音箱。

用自己最喜欢听觉得最好听而且也是听的最熟的几首歌,来做适合自己的音箱的测试标准。当你觉得哪款箱子回放出来的声音是自己最喜欢,也是最接近自己音乐审美风格的,那么这就是最适合你的监听音箱。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听觉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而不是什么客观的存在,它是一种感觉。每个人对艺术的审美风格是不一样的,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听音习惯的箱子,否则你还得浪费大量的时间(一般要三个月到半年以上)去重新适应新的箱子的声音,而且并不一定你就能用这个新的监听音箱混出比原来更好的作品。因为,人的艺术审美风格一旦定型,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所以,频响曲线最平直的监听音箱并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音箱,最符合自己听音习惯的监听音箱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第四,关于监听音箱的连接线的问题。因为现在主流的监听音箱都还是模拟监听音箱,所以我们在选择监听音箱连接线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名牌优质的连接线,特别是你的监听音箱和音频接口连接距离较长的时候。不同的材质,会让电子运动的速度有所差别,所以对于频率本身是有蛮大影响的。如果市场上买不到自己理想的连接线,可以考虑自己定制符合自己要求的连接线。

很多童鞋舍不得在线材上花钱,觉得没必要,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你想想,如果因为是线材质量的关系而影响了你的音质,让你两万多元的设备的性能只发挥出80%的话,那么你就等于损失了四千多元。所以线材上的投资是很划算的,只要做工没问题,线材的使用寿命可是远远大于任何音频设备的,对于这个未来可能是陪你最久的伙伴,我觉得你还是要对它好一点。

[ 本帖最后由 慕容雨轩 于 13-5-6 23:23 编辑 ]

观众反应

临林

kwill

今年夏天

乐灵童

wewdad

回复此帖

报告

夏尔

120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120

加为好友

#5

13-5-6 23:07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好多字啊。赞楼主下。

回复此帖

报告

慕容雨轩

311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311

加为好友

#6

13-5-6 23:13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第五,关于监听音箱的摆放问题。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和原理网上还蛮多的,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找来看一下,我在这里说几点自己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A.监听音箱的摆放和听音者的位置成正三角型,并且从监听音箱到人耳的听音距离保持至少70CM以上。

B.不要将监听音箱离墙体太近,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形成过多的驻波反射。 但这个距离是不确定的,要看房间的结构和大小来调整的。

C.不要将监听音箱正对表面光滑的大面积障碍物摆放。也就是说我们放监听音箱的正面和背面(以监听音箱的位置作为主要位置参照点)都不能有像很大面积的玻璃窗或者是镜子什么的,否则会产生较多的声波反射。如果你家正对音箱或者是背对音箱的地方有很大的玻璃窗或是落地窗的话,那么你就用较厚的窗帘遮住它吧,在你混音的时候就要开始过暗无天日的日子了,嘻嘻。

D.使用可调节高度的专用音箱支架摆放音箱,并且将高音单元的高度调节到和你坐下来耳朵位置平行的位置上,以获得相对正确的频率听觉感受。

E.不要将音箱直接摆放在音箱架上,而要在音箱架和音箱间使用优质防震垫来隔离,以免产生过多由于音箱箱体振动的低频声波,对整体频率的听感产生干扰。这点对于6寸以上的音箱来说,尤为重要。

F.除了少数横版设计的箱体外,按照低音单元在下高音单元在上的方式竖直摆放音箱,以获得更加符合人耳本身听觉习惯的整体频率响应。

G.尽可能使用稳压电源或UPS电源来对监听音箱和音频设备进行持续供电。不管是对于提高音质还是延缓设备的电路老化时间,这都是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六,关于监听音量的问题。有童鞋经常问我,到底多大的监听音量才是比较理想的呢?很多职业混音师都推荐在80dB-85dB,因为根据Fletcher-Munson等响曲线的显示,在70dB-90dB声压级下,人耳对各类频率的感应相对完整,没有太大频率损失,而且在这个声压级下,各种频率的分布会相对平直一些。也就是说这个声压级下对我们做频率的修正、音色平衡来说,会更加准确一些。

但是根据我的经验,长时间在这么大声压级下听东西,我们的耳朵感觉很容易疲劳。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在耳音训练做得较少,对频段的概念不是很灵敏的时候,在85dB声压级下做频率方面的训练会比较容易养成正确的听感。但是对于做了很久听力训练耳音相对比较灵敏的人来说,不需要这么大音量也能做好音色平衡的。我的习惯是,混音的时候开到我自己听起来比较舒服的音量比它要略小一点,这个可以让我长时间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只有需要听高频比较多比如说修齿音的时候,才会开到85dB的音量。

第七,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再添一只到几只监听耳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明白监听耳机在混音中的作用。监听耳机是监听音箱的辅助,是用来检查、校正我们利用监听音箱不容易听出来的某些声音的细节,比如说声场的宽度、某些不是很明显的相位干扰等等。而不是像很多童鞋想象的那样是可以代替监听音箱来做缩混的。

因为声波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我们听到的最自然的声音就是通过一定距离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这个是符合我们最真实的听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耳机是无法代替音箱来混音的,因为它对我们的耳膜的振动频率和振动面积和通过空气传播的同样的声音都会有着明显的不同。

所以,对于经济条件宽裕的童鞋我建议可以选一两只风格差异比较大的耳机来对监听音箱做一个必要的辅助监听,使你不注意的小问题能够更容易让你发现,而绝不是用它去代替监听音箱来混音。

关于监听设备和监听环境的部分,我最后还想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对监听设备和监听环境的熟悉和依赖程度的问题。不管你今天的工作室的声学环境是怎样的,是不是能达到最理想的监听环境,只要你的监听设备确定了,那么只要花足够的时间来听一些优秀的缩混作品,你对这个监听环境就会越来越依赖。哪怕是有明显声学缺陷的房间,只要你听习惯了,知道了它的频率响应和动态反馈的特性,都是可以做出理想的作品的。同时我们对这个特定的监听环境也会越来越依赖,可以说任何人在自己不熟悉的监听环境里,哪怕是用自己熟悉的设备,也很难对声音做出正确的评价。

所以,一旦你听惯了某对监听音箱,熟悉了那里的监听环境,就不要随意的变更。否则,你又得花很多时间去重新适应新的监听环境和监听音箱。

[ 本帖最后由 慕容雨轩 于 13-5-7 00:43 编辑 ]

观众反应

乐灵童

wewdad

回复此帖

报告

BeyondGames

1452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1452

加为好友

#7

13-5-6 23:20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看来要卖东西了……

回复此帖

报告

慕容雨轩

311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311

加为好友

#8

13-5-6 23:24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谈完了混音必要的硬件工具外,接下来会说一下混音必备的软件工具,其实就是DAW软件和效果器插件的选择的问题。

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数字音频工作站)软件也蛮多的,功能上基本是大同小异的,到底选哪一种DAW软件更适合自己呢?这个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因为每个人喜欢的都不一样,在这里我来分享自己选择DAW软件的经历吧,给大家参考一下。

我自己在选择DAW软件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音质方面的问题,因为在学混音和录音前就学了十多年的声乐和器乐,也玩了蛮久发烧器材的,对声音的细节和音色的细微变化比较敏感,自己的耳朵还是比较挑剔的。最早上手的是Samplitude producer 2496,因为那个时候可以选择的DAW真的不多,同时期的Cool edit pro和Cakewalk我真的不是很喜欢它的音质和操作。后来学了编曲以后,开始用 FL Studio、Nuendo、Logic,然后在朋友那里看到Pro tools HD系统,一听之下被它的声音深深吸引了,就开始转用Pro toolsHD系列录音缩混,从HD1慢慢升级到HD3。现在我自己录音和编曲的DAW软件就只是Pro tools HD 10,缩混偶尔也会用一下Samplitude pro X的版本。

我选择Pro tools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喜欢它的音质,非常干净透明,而且各个频段的动态响应也非常好,而且并轨导出时不用Summing外录也不会改变它的音质,导出的成品的频率、动态基本和原来一样,不像很多DAW软件听起来非常不错,但是成品导出以后,和原来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可能有些童鞋会认为不同的DAW软件的音质差别不大,这个我觉得和不同人的不同混音习惯有关系。如果有些童鞋像国外那些非常出名的混音师一样,混音主要靠外部调音台和外部的硬件效果器来缩混,把DAW软件只是当做剪辑、播放工具来用,而且导出成品是都是通过Summing硬件实时录音导出的话,用什么DAW软件都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你的音质是由你的硬件的音质来决定的。

但是如果你没钱买那么多硬件设备或者是嫌麻烦不愿意去使用那些模拟硬件,而是以数字音频软插件缩混为主体,在导出时也不会考虑任何外录而是要靠DAW软件自身的运算能力合成音频成品的话,你就会发现不同的DAW软件对成品的音质影响会非常大,因为每一种DAW软件的算法都不同。以我自己使用过的DAW软件为例,Samplitude导出的成品在频响方面基本完整,中频有所增益但在高频和超高频上会有些频响缺失,所以听起来你会觉得声音的质感有加强但是声音有点点薄;Nuendo导出的作品中低频、中频有所增强,产生一种朦胧的类似模拟染色的效果,但是听来感觉声音有点脏,而且超高频部分的频响缺失还蛮多的;Logic导出的作品的声音在低频、中高频上轻微增益,听起来有点温暖的感觉,但在高频和超高频的动态上有少许损失。而Pro tools的声音听起来非常干净、清澈而且透明,几乎没有任何频响和动态的变化,而且声音听起来很松弛,细节还原非常丰富,不会像别的听起来很清澈的声音那样感觉很薄,而是有一种圆润细腻的质感。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声音,符合我自己音乐审美风格。

还有一个我自己用Pro tools做缩混做的最多的重要理由,就是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有越来越多的录音师和混音师会使用Pro tools录音和缩混,特别是在录音上的应用。如果我要和一些同行做一些交流或者是有一些合作,那么在Pro tools上录出来的声音只有在Pro tools里还能被还原成最接近录音状态时的频响和动态,而用其他DAW软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真。这个对于将来或者是现在正在从事录音混音这个行业的童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的音乐的元素和交互式合作方式会出现在我们的作品里。如果我们自己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留给我们自己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可能会有更多童鞋关心插件效果器的选择的,认为这个才是影响作品质量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把很多时间都来研究和选择插件效果器,这个其实是没错的。但是我自己感觉,现在很多童鞋手上的插件效果器不是不够用,而是太多了,多到我们自己没时间去研究去用好它。其实插件效果器没必要选择那么多来使用的,把一个效果器给用好,要远比你拿一百个效果器来使用,但哪个都用不好要更有效。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大家一样,认为自己的作品缩混不好是因为自己的效果器不好的关系,所以到处找各种所谓的优秀的插件,正版和盗版都买了一堆,但是发现往往效果器加的越多,声音离自己要的效果反而差的越远。我自己才意识到自己错的会很离谱。我把自己电脑上的各种插件都删完了,只留下Pro tools自带的效果器,自己又买一台混响器、一台模拟压缩器,就只用非常有限的这两三个效果器来练习缩混,但非常有趣的是,自己的缩混水平却提升的很快。

所以,我认为插件效果器真的没必要用那么多的,只要它能保证你所要求的音质,而不考虑对声音重新做音染的话,其实每类效果器有一个到两个也就足够用了。当然,必要的前提是我们能够用好它们。

我觉得要用好这些效果器的必要前提是你要对它们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认识,而且知道并能理解它们对于声音的细节是如何改变的,并且要能够用好它们来创造出自己所要的声音的效果。关于这些具体的细节,我会在后面的学习心得里,和大家分享的。

[ 本帖最后由 慕容雨轩 于 13-5-6 23:29 编辑 ]

观众反应

今年夏天

乐灵童

wewdad

回复此帖

报告

txt

262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262

加为好友

#9

13-5-6 23:24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感谢分享!

回复此帖

报告

ddyykk_hello

4104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4104

加为好友

#10

13-5-6 23:29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卖东西就是要这样啊,拿出点干货来,不要老是把那些裹脚布文章发来发去的

顶一下

回复此帖

报告

慕容雨轩

311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311

加为好友

#11

13-5-6 23:43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声明一下哦,我写这一系列文章不是要卖东西哦,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学习混音和录音的经验,以便于相互提高。只是我觉得设备和监听环境是很重要而且对我们混音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第一篇来写。毕竟很多童鞋

硬件方面的知识会比较缺乏一些,又经常会上一些不良音频商贩的当,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浪费了很多钱和时间却没有

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因为自己和大家一样,也是从新人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所以很理解大家今天的想法。希望大家不要走我自己以前的弯路。

混音不难学,但最怕被人误导,很多人不懂装懂好为人师,在满足自己无聊的虚荣心的同时却浪费了别人大量宝贵的时间,

甚至让人树立很多错误的观念,影响了自己以后的学习。也希望有更多朋友能参与到这些技术性问题的讨论中来。

[ 本帖最后由 慕容雨轩 于 13-5-6 23:48 编辑 ]

观众反应

AONIEJIN

乐灵童

荆棘庄园

jeffkorn

:我认为你说的对极了,支持你!!

回复此帖

报告

收获未来

97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97

加为好友

#12

13-5-7 00:17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监听箱子我没有啊,各种类型话筒倒是有六只了。。好贴,新人没人指导,乱学。。

回复此帖

报告

ktzx

1395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1395

加为好友

#13

13-5-7 00:32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可以想象你是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整理出这些心得分享给我们,致敬!!

回复此帖

报告

呱呱鸟

820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820

加为好友

#14

13-5-7 00:39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首先肯定这位老师的初衷非常好,是位很热心的人,能码这末多字上来,也是花了不少时间的。

不过,我有一点比较质疑,就是我一直都觉得混音是很主观的东西,它不像1+1=2这么直观和有据可查。你所谓的好的标准到底是以什么为参考的?会不会仅仅是你自己的审美?任何一个作品,如果有人欣赏,那都说明它有可取之处,或许符合别人的审美。你不欣赏其实无所谓,但也不能完全说明别人的方法是错误的。就好比服装发布会,有些大师的作品在普通人看来就是天雷滚滚,绝对不会去买,可你不能阻挡这些作品可能还会获奖呢,呵呵。你可以说,因为你是外行,不懂。但最终的作品还是要为大众服务的,不是吗?

千言万语都不够直观,请老师就音频上现在流传的素材给我们做个示范吧,混一个你认为低,中,高频都均衡,声场合适的作品让我们实际感受一下,什么才是你所认为好听的东西吧。有比较才会有提高的。

观众反应

墨霄

gggccc

:我最想知道的是开头那个到底是谁的

回复此帖

报告

jy03332892

140

发送私信

查看资料

积分:140

加为好友

#15

13-5-7 00:50

只看该作者

复制链接

哈哈,美国时间差不多是中午吧?看你频繁回帖~楼主不好意思呀...打岔了...请继续抹字,但支持在造福大众前先展示作品~您放在5sing主页上的都是能代表您审美标准和最高技术水平的?那您可以放个链接过来嘛~原帖 由 呱呱鸟 于 13-5-7 00:39 发表

首先肯定这位老师的初衷非常好,是位很热心的人,能码这末多字上来,也是花了不少时间的。

不过,我有一点比较质疑,就是我一直都觉得混音是很主观的东西,它不像1+1=2这么直观和有据可查。你所谓的好的标准到底是 ...

观众反应

叶子6音

回复此帖

报告

123456... 10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转到最后页

    18年世界杯冠军预测赔率,2018年世界杯冠军比分是多少
    万网域名注册官网续费流程详解

    Copyright © 2022 摩洛哥世界杯_直播世界杯决赛 - dga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