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一年之中气温最高、最潮湿、最闷热的三伏天马上就要来了,走在路上见面的人都被热成了“熟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三伏天是酷热难耐的,但在中医看来,三伏天却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的最好日子。
《黄帝内经》讲了个道理,夏天万物是向上向外发散的,人体内的病、骨髓里的病都浮上来了,三伏天这段时间,病邪向外发散,是人祛病的良机,巧借天力就可将病彻底拔出!
三伏时节,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此时在特定穴位进行药物敷贴,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疏通经络,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这种在伏天敷贴的方法,其实也叫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特色疗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由中医选用辛温芳香、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的药物研磨调制。
在三伏天敷贴于特定穴位,药物通过穴位进入经络脏腑,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对血压不稳、关节疼痛、怕冷怕风、咳嗽、鼻炎、肠胃不适等都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三伏贴这样贴
贴走四大慢性病
三伏贴应该怎么贴呢?找对这些位置,教你贴走老慢支,鼻炎,老胃病,关节病!
1、呼吸系统疾病
免疫力低、反复感冒,老慢支、咽炎、鼻炎
呼吸系统疾病分两大类:一类是免疫力低下,总是反复感冒;另一类是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咽炎、肺功能不全、上呼吸道感染等慢性病,都能用三伏贴缓解。
[敷贴穴位]
展开全文
免疫力低下,总是反复感冒的人,将三伏贴贴于大椎、命门、肾俞、关元俞、气海俞、三阴交、足三里这些穴位,就能有效提高免疫力,远离感冒。
而对于老慢支、鼻炎、咽炎、哮喘这些疾病,把三伏贴贴在天突、膻中、肺俞、膏盲、心俞、膈俞、定喘这几个穴位,效果会非常好。
2、风湿性疾病
老寒腿、关节炎、腰腿痛
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老寒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风湿病通过三伏贴治疗,主要适应症是那些寒性的、怕冷怕风的、脾肾阳虚的病人出现关节疼、肌肉疼。另外慢性病造成的关节疼痛,长期劳损造成膝关节不适,都适合贴敷三伏贴。
[敷贴穴位]
风湿病人往往都是虚性体质,除了一部分贴图中穴位,另一部分是用来缓解疼痛,贴阿是穴上,也叫不定穴,这类穴位随病而定,也就是说哪里痛就贴哪里。
3、消化科疾病
老胃病、胃痛、腹泻、消化不良
消化科疾病包括: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老胃病,慢性胃炎,食欲不振等。
胃病是秋冬高发的疾病,很大一部分人都有常年的老胃病,反反复复发作,经常食欲不振,免疫力越来越低下。通过三伏贴的方法治疗胃病,有很好的缓解效果,能够保护肠胃健康。
[敷贴穴位]
同时贴这些穴位,能起到调和脾胃,健脾养胃的效果,慢慢改善难治的胃病。
4
妇产科疾病
宫寒、月经不调、妇科炎症
妇科疾病主要包括:宫寒,月经不调,产后头痛,慢性盆腔炎、宫颈炎等寒症。
[敷贴穴位]
敷贴在这几个穴位上,每天贴4~6小时撕下即可。
4大类易犯的疾病都能通过贴三伏贴的方法防治,并且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附:三伏贴配方及制作方法:
【药物】
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细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饼状,备用。
【具体操作】
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病情轻重而定,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6小时,其他的贴6~8小时。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贴药1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摩洛哥世界杯_直播世界杯决赛 - dga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